close

以下是樹林國小邀請郭玉慧小姐來演講,我把演講過程做成筆記。
2007-12-20  星期四下午一點半至四點
主講者:郭玉慧 (國語日報副刊主編)


一.孩子為何寫不出來:
孩子沒有閱讀量,所以會寫不出文章。
1.寫作不是天性。
2.漫畫看太多→格子式思考會讓孩子有時空跳躍式的作文。
3.生活經驗貧乏,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。
4.閱讀不足,疏於與文字相處,背景知識不夠。
5.閱讀之後沒有是當轉化為寫作能力。
6.缺乏鼓勵,習寫其間挫折太多。


二.對症下藥:
1.多玩語文遊戲,把與文放在生活中。
2.活化感官與心靈、增加生活體驗,多鼓勵孩子觀察與關懷週遭的環境。
3.多跟孩子討論。
4.多鼓勵孩子,多對孩子說:「我喜歡你寫的(小日記、作文)。」
5.積沙成塔的功夫:多讓孩子寫些心情小語,或抄錄佳句。
6.觀摩同儕文章,或以仿作。
7.大量閱讀。


三.為什麼要讀報:
讀報教育推動機構 NIE(Newspaper in Education) 起源於1930年代的美國紐約時報,1955年從愛荷華州開始逐步大規模推動。目前全世界已經有五十二個國家,亞洲地區至少有十一個國家加入NIE運動。
NIE是將報紙與教育結合,用報紙做為教材。


四.為什麼要選擇報紙做為閱讀題材:
◎新知時事:
1.補充最新訊息。
2.提升學習興趣。

◎多元素材:
1.包羅萬象,營養均衡。
 2.多元資料勝過單一教科書。


五.閱讀力=國力
1.No Child Left Behind Act
2.Reading Fist
3.提高閱讀力。
4.閱讀是所有學科的基礎。


六.讀報教育成效:
1.紐約市小學生施行後各科表現都提升,綜合表現能力從2.14提高到3.63(近七成)。
2.文章解讀能力比沒有接受過NIE教育的學生提高四倍。


◎日本的NIE實例:
日本一位小學生實施新聞剪報,依據分類、興趣剪貼,他對爭議性的新聞,會收集不同報社的刊登看法,進行整理與分析。


◎報紙不是只丟給孩子閱讀他就會乖乖閱讀,家長其實要先閱報後,覺得不錯的文章可以推薦給孩子閱讀。

◎快樂的閱讀報紙,孩子的讀報活動才能持續進行,並成為一種長久的習慣。


七.認識一份報紙:
‧先介紹報紙的版面與內容給孩子。
‧每個版面的基本要素。

 

八.輕鬆讀‧快樂讀:
◎圖像篇:
1.看圖說話:
第一階段:你看到什麼
第二階段:你說
第三階段:圖片來龍去脈

2.配對遊戲:
看圖說話,體驗創作樂趣。


◎童詩篇:
‧童詩猜一猜
‧童詩欣賞寫作
‧童詩改寫與創作


◎作文篇:
‧從短文開始,朗讀、猜篇名。
‧成語比手劃腳、成語對對碰、找佳句。
‧分析段落大意、仿作。
‧剪報、摘錄佳句。

 

※每天抽出一小段時間讓孩子朗讀、重組、找佳句(可製作一本『佳句存摺(註)』)、仿作(可以先抄第一段後,改成自己要的結局;同樣題目重新創作)、搭配插圖創作。

(註)『佳句存摺』方式,是將收集人、事、物多方面的作文、佳句用剪貼方式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鈴amy 的頭像
    鈴amy

    無名的喜樂寶盒

    鈴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