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洪蘭 著
天下文化出版社

。。。。。 。。。。。 。。。。。 。。。。

〈目錄〉

一) 父母守則
常說「不要……」壞處多:孩子大了,有自己的主見,父母要學會尊重他的選擇,說話時要避免用「不要」這兩個字作為句子的開頭,避免讓孩子覺得「我在父母眼中一無是處」。
永生難忘的聖誕禮物:父母必須贏得子女的尊敬後才能產生教誨的作用。這個尊敬必須發自孩子內心,跟父母的知識水準、賺錢能力無關,而是與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有關。
家庭氣氛影響孩子一生:孩子只有一個童年,只成長一次,給他一個溫馨的家庭,會使他對自己有信心,對人生有希望,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精神支柱。
當個能讓孩子信賴的父母:父母的人生閱歷比孩子豐富很多,所給的忠告一定比較中肯。當孩子不敢去找父母商量時,她只好去找同學想辦法,一群沒有經驗知識的孩子想出大都是餿主意,事情就愈演愈糟了。
翅膀硬了,再讓他飛:學習獨立與拋棄是兩回事,兩者差別在於安全感。請讓孩子準備好了再放手,同時也要讓他知道,「家」是一張安全網,有了它,走鋼索時就不用害怕了。
可以信任,不能放任:孩子還小、閱歷不豐,可以信任她,但不能放任他。信任的先決條件是自重自愛。孩子一定要誠信守諾,才能享受得到父母信任的特權。
我們想要什麼樣的後代?:很多人都以為演化需要很長的時光才可以看到結果,沒有想到人類獵取象牙才幾百年就造成物種的改變。我們絕對不可以心存僥倖,將債留子孫。

二) 爸媽放輕鬆
腦力開發的迷思:父母不必在意孩子先天的大腦有多聰明,因為充其量它只佔孩子成功因素的百分之五十而已,還有一半操控在自己手上。
扁頭尖頭又怎樣?:四個月大的嬰兒頭形可塑性還非常強,只要不固定仰睡就不會造成扁頭,父母實在不需太過擔心。給小嬰兒戴頭盔,對他健康和人格成長反而會有負面影響。
吃糖有理:人類天生就喜歡甜味,糖帶給我們熱量和慰藉,還有快感,父母如果了解這點,便不會一味阻止孩子吃糖了。不過為了避免蛀牙,給孩子糖吃要有方法。
刺激也要適可而止:神經固然需要刺激才會避免被修剪掉,但是太多的刺激也會造成焦慮不安,所以孩子的發育最好順其自然。若孩子笑口常開,妳就知道你做對了。
指紋測腦紋,真的嗎?:基因決定決定大腦的結構;經驗決定神經通路的連接。一個人聰明與否,是先天(基因)和後天(教養、教育)交互作用的結果,不是腦容量大小就能決定的。
不需要處處與人比:人的行為是受到基因和後天環境交互影響的,有時快慢由不得人。如果不是每個孩子都不一樣,孔子為什麼要說「因材施教」呢?

三) 自我價值的建立
一塊舔過的甜糕:他一開始覺得自己是「施」的一方,直到有一天他突然覺醒過來,發現自己其實是「受」的一方。有哪裡能夠讓他把自己的長處完全發揮出來,覺得自己是很有用的呢?
比生命更重要的事:所謂「義」,就是追求生命以外、更大一點的東西,也就是在對的事情上,不考慮自己的安危,將個人生存的意義推展到自己生命之外。
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:如果一個人類可以讓兇猛的野狼來舔他的手,成為朋友,難道人類不能讓另一個人類放下武器成為朋友嗎?
聰明別被聰明誤:其實,人生如賭局,變化無常,不要怨嘆手中的牌太差,能夠把一副不好的牌打到滿貫,才是真正的成功。
「質優」比「資優」更重要:高智商不是成功的唯一條件,有毅力才是。有創造發明力的人往往並不聰明的人,卻是最能吃苦耐勞的人;堅忍不拔也是所有成功人的特質。
教導孩子成為一個正直的人: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,有基本的鷹架讓孩子以後可以往上爬,學習新知識即可。最重要的是教導孩子有正確的價值觀、有道德觀和情操;如果沒有,一切都是空談。

四) 生活智慧
接受禮物的智慧:每一個拿到禮物的人都滿面笑容,高興地說這正是他們一直想要的東西。說話時,臉上表情很真誠,讓我因禮物寒酸而侷促不安的陰霾一掃而空。
先假定別人沒有惡意:很多時候,一點點的誤會會造成很大的人際關係惡化,其實只要一開始時,不要以負面的觀點去解釋別人的行為便可以避免掉。
用錢的智慧: 「無腳四處走,無顏萬戶開,有它多煩惱,無它活不了」,指的就是錢。水能載舟,也能覆舟,正確運用它是個智慧。
手機禮儀:台灣目前有兩千四百萬左右的手機門號。這個驚人的量,一方面顯示我們科技生活的進步,另一方面也暴露我們在教育上只重科技不重文化的缺點。
誠實與守法:原來當投機取巧不被處罰時,守本分就變成了上當。中國人真是非常聰明,立刻就學乖了。見縫插針變成是這個社會的生存之道,難怪會亂成這個樣子。
幫孩子收心:李白的秉燭夜遊,固然是浮生若夢,為歡幾何,想要充分利用人生時間。但偶一為之可以,夜夜春宵不睡覺,透支體力、寅吃卯糧就不好。

五) 培養興趣,開發長處
有興趣,才會成功:假如你早晨睜開眼就迫不及待地趕去實驗室,晚上精疲力倦才回家,腦海理想的不是加班費而是實驗結果,那你就可以投身科學領域。
把暑假還給孩子:我們常說外國孩子自主性高、獨立性強,是不是因為他們的父母不像台灣父母呵護得那麼周全,他們有很多機會可以去外面探索、去遊歷、去體驗新奇?
人生就該「認真玩」:那位「認真玩」的教授,足跡踏遍全球,生活多采多姿,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。這不就是我們所說的「行萬里路,讀萬卷書」嗎?
有鼓勵,愈挫愈勇:當孩子畢業出社會與人競爭時,拿出去比的是他的長處而不短處。只要有長處就會有飯吃;不論什麼東西,只要玩出了名堂就不怕挨餓。
我不笨,也不懶:老師認為他懶,不肯寫作業,天天處罰他,讓他恐懼上學。直到被診斷出這是「病」而不是「壞」後,才找回自信!現在這個孩子已是個景觀設計師,拿過大獎。
看到自己孩子的長處:孩子就像小樹,稍微要給他一個空間才會長得好,最主要是你如能看到孩子的長處,他便能有自信,有自信才敢去探索未知。

六) 閱讀,從小開始
猶他州的小圖書館長:猶他州的冬天非常寒冷,那個圖書館沒有暖氣,室內溫度只比室外高一度而已,小男生包了毯子還是照常去「上班」,希望「只要有人想看書,他就有書看」。
看小說,學英文:看小說絕對比上補習班有趣,只要有好書可讀,讀愈多程度就愈好。父母為什麼要捨本逐末,在孩子上了八小時後再送他去補習班煎熬呢?
看課外書事半功倍:讀課外書表面上會佔用看課本時間,其實是事半功倍,而且課外書還比課本有趣,更容易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。培養出這習慣後,孩子一生都將受用不盡。
勾起孩子的閱讀興趣:假如孩子對偵探推理有興趣,就可以從懸疑小說著手。父母可以把故事講到最精采時停下來,吸引孩子自己往下讀。
寫作力=(組織+邏輯+表達)力: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與擁有文字的風采,是當務之急。當孩子有良好的語文能力時,便不必擔心他沒有組織力、邏輯能力與表達能力,而這三者恰巧是領袖能力的三大指標。
讀壞書不如無書:線在社會上愈來愈多手段殘暴到令人髮指的凶殺案,我長納悶兇手怎麼做得出來,現在總算了解「耳濡目染、見怪不怪」的威力了。壞書對孩子的影響真的比沒有書還更糟。
讀書改變荷西的一生:我心目中教育的終極理想,是政府提供每個人接受教育的機會,只要想學的人,永遠有個地方讓你去學,且這個地方不因你的膚色、出生地及社經地位而排斥你。

七) 創造力讓孩子大不同
把握大腦發展的黃金期:嬰兒的腦在滿一歲以前,會增加到出生時的三倍,到進幼稚園時完全長成,而五到十一歲是神經作業速度進步最快的時期。
關掉電視,說個故事:有了電視之後,孩子好像就不會玩了,每天放學就便守著電視機,被動地接受別人灌輸的訊息,一旦沒有電視便茫然不知該如何打發時間。
好奇心是學習的最佳動力:很多認為小孩子不必知道太多,常以「你長大了自然就會知道」來搪塞,殊不知這句話不知使台灣失去了多少未來的科學家。
走冤枉路也是一種學習:自己辛苦後的成果特別甜美,它帶給孩子「知」的喜悅--「我知道了!」這個喜悅會使前面的挫折感一掃而空。
變異是創造力的根本:沒有「變」就沒有「新」,當我們「一成不變」時,自然就不可能有創造力了。在這個變的時代,如果我們把學生訓練成不會變的,如何能在二十一世紀生存呢?
給我一點點自由的時間:補習最大的壞處是剝奪自由思考的時間,使思想被動、僵化,所以很多學生都是叫一下才動一下;也難怪學生只會說「老師沒有講」,不會說「我認為是怎樣」。


。。。。。 。。。。。 。。。。。 。。。。。

〈閱讀筆記〉

*適量的挫折也培養孩子的忍受力、同理心,以後容易與人相處。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陪伴著孩子,及早在遊戲中訓練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是很重要的。鼓勵孩子去試新奇的做事方法,不必事事都依你的想法來做,孩子們自發性的創造力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。

*好奇心是學習的最佳動力:父母的過度保護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,使他不敢向外探索。

*親子一起查百科全書,不但不丟臉,還是最好的身教,讓孩子無形中學到不知並不可恥,不知裝知才是不對。

*面對孩子的好奇心,我們應該鼓勵他,親子一齊探索。孩子的大腦神經要充分發展,必須讓他自由去探索,接受環境不同的刺激,因為經驗是決定神經迴路修剪最重要的一個原則。

*大人的鼓勵、成功後的願景,就是孩子抵抗挫折的關鍵。其實孩子是可以忍受挫折的,只要我們給他鼓勵,只要我們讓他看到願景。

*學校的經驗其實是個挫折的經驗,因為我們要求他國、英、數,樣樣都要好,大多數人做不到這一點,考試就成為羞辱的起點;學習累積的不是知識,而是挫折感。甚至有人說他一生不曾感受過成功帶來的喜悅。

*孩子需要鼓勵的笑容。

*找出孩子的長處,鼓勵他往長處發展,孩子會愈挫愈勇,直到成功為止。想想看,他當年的學步不就是這樣的嗎?假如跌在大理石的地板上不怕痛,你就知道,只要你在終點鼓勵他,再大的痛苦他也熬得過來。

*童年,最重要的是快樂地成長,作父母的最要緊的是放寬心,陪伴孩子成長,只有安心才能享受孩子的天真爛漫。人生很長,看的是終點,不是起跑點。陪伴他,唸書給他聽,讓他有個快樂的童年,彼此分享,才是最重要的事。

*閱讀最重要是「悅」讀,讀自己有興趣的書是一大享受。知識並不分課內、課外,寬廣的知識背景是任何領域成功的必要條件。

*孩子知道隨時可以學習,到處有知識,養成一個隨時隨地主動學習的習慣。

*情緒會發酵,會傳染,當有負面情緒出現時,要立刻停止它的傳播,不然會像滾雪球一樣,一發不可收拾。

*信任不等於放任:信任他自己安排時間不等於放任他隨便過日子。給他這個權力前,一定要先讓孩子瞭解光陰的可貴,要享受作自己喜歡作的事的愉悅,沒有父母嘮叨的輕鬆,先決條件是自重、自愛,做到答應父母的條件。


。。。。。 。。。。。 。。。。。 。。。。。

◎「歡樂學習」所要強調的是「自主學習」,想要快樂學習,重要的就是要先學會正面思考。

◎學習不只是上課和補習,給孩子多一點空間,讓他在歡笑中探出自己的興趣和長處,自然就會開創出他獨有的美好世界。

◎童年,最重要的是快樂的成長,作父母最要緊的是放寬心,陪伴孩子成長,只有安心才能享受孩子的天真爛漫,人生很長,看的是終點,不是起跑點,陪伴他,唸書給他聽,讓他有個快樂的童年,彼此分享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鈴amy 的頭像
    鈴amy

    無名的喜樂寶盒

    鈴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