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-4-7 星期六
文‧圖:D.B.強森
譯者: 方素珍
維京國際出版社
〈故事簡介〉
一個家究竟需要多大的空間才算足夠呢?
亨利砍了十二棵樹,自己鑽洞、切割和釘木板,逐步蓋起一座小木屋,在這其間,他的朋友對於小木屋的大小提出一些疑問,但是亨利認為小木屋擁有許多潛在的空間,比它看起來大得多。
例如,吃飯的時候,種豆子的地方就是餐廳;看書的時侯,陽光充足的地方就是圖書室;想跳舞的時候,通往池塘的小路就是跳舞的臺階。
最重要的是,亨利遮風避雨少不了它。
本書的創作題材取自亨利.大衛.梭羅的《湖濱散記》中蓋小木屋的意念及過程。作畫者D.B強森運用幽默的筆法及鮮明的圖畫,賦予整本書更寬廣的思維空間,讓讀者藉此更了解梭羅的崇尚自然與儉樸精神。
〈感想〉
「詮詮,如果是你想蓋間小木屋,你會蓋幾間房間?」
「我會蓋十間房間。」
「哇!這麼多,十間房間要怎麼分配呢?」
「我一間,爸爸一間,媽媽一間,哥哥一間,基隆阿公一間,基隆阿嬤一間,中和阿嬤一間,客人房兩間,一間打電動或看電視。」
「我們家每個人都有一間房間,好幸福唷!」
〈關於亨利的小木屋〉
亨利.大衛.梭羅是一個真實人物,一百五十多年前,他住在麻塞諸塞州的康克特市。他在華爾騰湖畔的森林裡,蓋了一座小木屋。
小木屋有十呎寬、十五呎長,正好容納他的一張床、一張寫字檯、一張餐桌和三張椅子。
亨利要的小木屋並不大,所以不會花太多錢。他買了一些舊窗戶及老舊的木板和磚塊,這些東西都比新的便宜;
為了省下雇用建築工人的錢,他還親自蓋房子(加上朋友的幫忙)這一座小木屋總共花了美金28.12 1/2。
亨利在1845年7月4日搬進小木屋。下大雪之前,他裝了火爐和煙囪,並在牆壁塗上水泥擋住冷空氣,他在華爾騰湖畔住了兩年。
原來,亨利想要一個安靜的地方寫書,寫一本有關他喜歡的野外的書,他不斷的旅行並記下他在森林和湖畔看到的一切。
亨利所寫的這本書書名是「湖濱散記」。